时间管理的三个版本

前言

时间管理现在已经是职场的必修课了,市面上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书籍,我也看了至少不下5本。
对于时间管理也经历了三个版本的升级。

三个版本

版本一

番茄工作法
是这个版本的典型代表,把一天的工作切分成一个个小的工作单元,每25分钟一个工作单元,每个工作单元之间休息5分钟。我还专门为这个工作法下载了【番茄土豆】app应用,这个app有25分钟倒计时功能,时间到后自动进入5分钟休息时间,然后重复循环,这个app是跨平台的,手机上的内容和PC上的内容相互同步,非常方便。但是这个工作法除了对自律性要求很高外(这个已经非常致命了),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工作内容比较单一的场景才比较适用。你不可能在编程进入状态写的正爽的时候,因为25分钟工作单元到了就停下来休息。而且一天当中可能有各种会议或者方案问题讨论穿插进来,会把你早上来划分计划好的十几个番茄完全打乱。执行度很差,没有按计划完成番茄后挫败感又很强。虽然后面我还作了些改进,把工作单元时长扩展到1小时,但效果依然不好。

版本二

时间轴记录 + 四象限法
四象限我就不用多说了,很多人在用;这里说说 时间轴记录,这个方法我是从《人生高效率手册》中学来的,具体方法是找一页白纸,在正中间画一条竖线,然后在竖线上画上一天中的关键时间节点(比如7点、11点、15点、18点),然后在前一天晚上在竖线的左边写上第二天的大时间区间计划,第二天开始执行,到了第二天晚上在竖线的右边真实的写上在这些时间区间中做的事情。 然后总结下为什么没有按照之前的计划进行,原因是什么。在下一次的时间轴计划中进行调整。

我是把上面两种方法进行结合使用,执行了几个月,最终还是放弃了。说说问题在哪里。

  • 时间轴记录
    要每天进行详细的计划,晚上在把一天的真实情况进行记录,这些要花10~20分钟,熟悉之后可能会快些。光这点就让一大半人放弃了,真心需要非常的毅力。

  • 四象限法
    有时候真的很难在一瞬间就清晰的区分出这是紧急的,还是重要的分类。

版本三

精力管理 + 滴答清单:

  • 精力管理
    核心思想就是:人在一天中的精力是有限的,每个时间段内精力的分布也是不一样的,就比如早上起床后的那两个小时内精力非常旺盛,然后就开始下降,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了。中午吃完饭休息15~30分钟,精力又恢复了,又可以保持1~2个小时。 要把最复杂最难的工作和事情在精力高峰期做,把一些重复性的简单的工作放在精力低峰期做。

    这就比较符合人性,不像前两个版本反着人性来。

  • 滴答清单
    清单软件用过不下5种,最后留下来的就是这个滴答清单了,我觉得非常符合中国职场的习惯。具体功能各自去体会。

目前就是在用版本三进行自己的时间管理,从目前效果来看,会一直使用下去。

看过的时间管理相关书籍列表

  •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 《人生高效率手册》
  • 《番茄工作法》
  • 《一天中最重要的2个小时》
  • 《吃掉那只青蛙》